返回列表 发新帖

旱地种稻谷 坡地“耕”新换绿装——资阳垦造水田项目激活丘陵耕地潜能

[复制链接]
发表于 昨天 10:10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春争日,夏争时。

在资阳市雁江区堪嘉镇的丘陵坡地上,插秧机穿梭在新垦造的水田间,一株株嫩绿秧苗整齐排列,昔日荒坡正蜕变为“良田”。这是当地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全力打造新时代“天府粮仓”的生动实践。堪嘉镇通过垦造水田项目,利用“坡改田+科技种粮”模式,把1180亩低产荒坡旱地变身高产粮田,让粮食安全根基在沃野上不断夯实,为天府粮仓建设探索出丘陵耕地保护新路径。

机械插秧。

垦造水田 厚植粮食生产发展根基

5月7日,堪嘉镇大桐庙村正抢抓农时,在坡上的水田里机插秧苗。伴随着插秧机的轰鸣声,水田逐渐穿上“绿装”。“这里之前是旱地,收成也不好。现在改成水田后土也肥了,能够种植水稻,也能养虾。”大桐庙村村委会副主任刘杰说。

是什么激发出了这原本贫瘠低缓的荒坡的潜能?2023年5月,大桐庙村依托濛溪河丰沛的水源,通过垦造水田项目,让缓坡上的碎块旱地成为宜机操作、宽广平整的大块水田。

垦造水田。

据了解,垦造水田是通过工程措施及生物措施,将其他土地改造为水田。垦造水田既整合了零碎的田块,优化耕地布局,又改善了农田基础耕作条件。

机械插秧。

“目前大桐庙村、中心村、胡石桥村的1180亩土地参与了垦造水田项目改造。项目选用的土地主要在缓坡上,坡下水资源要充足。在项目动工前,我们调动群众参与垦造水田项目的积极性,制定详细可行的施工方案后才推进。”堪嘉镇农业服务中心主任陈宗刚说。

“我们村900多亩垦造水田第一年水稻产量有80余万斤,亩产800至900斤,今年我们更有信心了!”看着新栽种的秧苗,刘杰满怀期待。

良田种粮 奏响科技协奏曲

站在大桐庙村的高处,望着整理过后管网齐备、机械耕作着的土地,刘杰估计:“今年水稻的收成不会差,沿着坡向两旁延伸,水田都是连接成片的,机插秧苗快得很。这20多个人在这个月就可以完成,比去年用人工插秧减少了不少人力。”

秧苗。

这片被寄予厚望的良田,正在农人手中,发挥应有的价值。面对缓坡上田地缺水现状,堪嘉镇引入旱优73号水稻品种。该品种根系发达,耐旱性强,配合旋耕机整地、播种机精准播种、无人机喷洒农药,依托完善的灌溉管网,实现全机械化耕种的突破。

“以前土地效益不高,水稻品种几十年都没有换过。改造后土地是集体在管理,每亩地比以前多收100多斤粮食。现在,水田种植统一品种、技术和管理后,我们变成了种粮的‘上班族’。”杨昌均笑着说。

机械插秧。

良田种粮,还将有村民和设备为其“保驾护航”。“我们都是这片田地的责任人。”刘杰说,每天忙碌之余,他和其他劳作的村民都会到田里走一圈,设备有故障、秧苗有缺失等问题他们都会及时得到解决。

“我们的垦造水田主要发展稻虾产业,要用好这片土地,光靠人力管护垦造水田太费时间,我们后面还会在田间部署湿度传感器,根据设备的土壤数据提醒工人补水、施肥,既能省水、省电、省力,又能实现精准灌溉、精准施肥。”陈宗刚说。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