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5月进入“小龙虾季”,德阳市中江县黄鹿镇这个因水而兴的水产小镇也迎来了每年最热闹的时期。德阳本地甚至周边城市的游客纷至沓来,就为吃一口黄鹿小龙虾。
在黄鹿镇,这只小小的龙虾,经过数年的“孕育”已经逐步发展成一条完善的“小龙虾产业链”。从稻虾种养结合到加工销售,再到钓虾休闲旅游,如今黄鹿镇还在积极“进军”虾苗培育领域,吸引了广西、新疆、宁夏,甚至“小龙虾之乡”江苏盱眙的养殖户前来购买虾苗。
北京三亚深圳的朋友尝过后都点赞
黄鹿镇产出的小龙虾主要供应本地商家,每到旺季都供不应求。当地一家餐馆的老板高蓉会根据黄鹿镇小龙虾新鲜出塘、肉质Q弹的特点,每年都推出一款新口味小龙虾。“去年推出了咸蛋黄口味的,广受好评,今年准备尝试苹果咖喱口味小龙虾,试吃过的客人都表示很不错。”高蓉介绍,来过的客人们吃完还要打包带走,甚至会通过电话预定小龙虾快递给他们的朋友,“内蒙古、北京、三亚、深圳等地方都快递过,受到一致好评。”


黄鹿小龙虾广受好评与小龙虾品质有密不可分的关系。黄鹿镇党委书记蒋啸介绍,黄鹿镇小龙虾养殖从宝塘村开始,目前已发展到10个村,全镇采用稻虾种养结合的模式养殖小龙虾9000亩,年产小龙虾260余万斤、稻虾米450万斤,产值约8000万元,亩产达9000元左右。
据悉,黄鹿镇的省级鱼米之乡核心区已达6500亩,通过一二三产业的融合发展,打通了小龙虾及高品质生态稻米的全产业链,带动了加工、销售、休闲观光、旅游等产业的发展。

黄鹿镇创新推出的“花田渔歌”文旅品牌,经过近几年的发展,已形成垂钓、观光、休闲、餐饮于一体的乡村旅游模式。今年“五一”假期,黄鹿镇的小龙虾养殖基地就迎来了不少钓虾和乡村游的游客。大人带着孩子来享受亲子互动时光,也有年轻情侣来感受乡村田园风光。今年以来,全镇已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

蒋啸表示,下一步将坚持“建基地、创品牌、搞加工、活流通”理念,优化产业结构,提升特色水产竞争力,并通过龙虾节、赏花节等活动深化农文旅融合,赋能乡村全面振兴。
理发师回乡创业把虾苗卖到了江苏盱眙
“我们不光卖小龙虾,最大的‘卖点’是卖虾苗。”蒋啸介绍,小龙虾产业中,虾苗繁育是一个较大的问题,也是制约产业发展的难点,黄鹿镇的养殖户曾经因为无虾苗,高价购买外地的虾苗,不仅如此,虾苗存活率还不高,如今黄鹿镇的小龙虾虾苗都是自己培育的,不需要再到外地购买高价虾苗。

黄鹿镇养殖户的虾苗都来自中江县振农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该合作社的负责人之一陈万杰是一位回乡创业的“80后”,谁也没想到,曾在深圳当理发师的他回乡后把小龙虾产业做得有声有色。“小伙子有想法,也肯吃苦,这几年创业很成功,我眼看他家的汽车都越换越好了。”蒋啸笑着说道。
陈万杰介绍,目前小龙虾苗种繁育主要方式为留田(塘)虾自繁和育养分离等方式,受气候和自然灾害的影响较大,累代近交和“捕大留小”逆向选择导致了种质资源退化。小龙虾苗种繁育技术能力不足和无法规模工厂化产苗也制约了养殖模式的创新和产业发展。
“我们与同行业专家、院校沟通合作,在小龙虾种苗规模工厂化繁育等核心技术上取得了重大突破,采用外塘批量种虾培育,规模工厂化孵化虾苗。”陈万杰说,如今他们培育的虾苗不仅可以供给黄鹿镇本地养殖户,还销售到江苏盱眙、广西、宁夏、新疆、黑龙江、湖北、云南等地,“目前外地的养殖户已经预定了5000万尾虾苗,价格1毛5分钱一尾。”

虾苗运输是最大问题。为了克服这个问题,该合作社采用“水花苗”有氧带水空运等方式,解决了小龙虾“规格苗”长途运输后体弱成活率低的问题。
下一步,该合作社将扩大生产规模,建成一家集小龙虾种苗繁育、良种选育、规模工厂化水花苗培育、室内外反季节成品虾养殖等为一体的小龙虾生产端全产业链综合基地。“工厂化培育虾苗可全周期出苗,其质量和数量也是可控的,解决了虾苗短缺的问题,就可以实现一季稻多季虾的种养模式,那小龙虾也将不再是‘季节限定’了。”陈万杰希望,通过这个项目建成发展,来壮大黄鹿镇本地的稻虾综合种养等产业,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推动乡村振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