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列表 发新帖

近3000件青铜器面世,三星堆人“藏”了什么秘密?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25-4-30 09:24:28  | 显示全部楼层 | 阅读模式 | 来自四川

青铜大立人、青铜面具、青铜神兽、青铜神树……这些你熟悉的三星堆青铜器“明星”,都有哪些独特气质?怎么制作而来?又有何功用?

4月28日,由四川省委宣传部推出的天府文化访谈第二期开讲。北京大学教授孙华、四川大学教授黎海超、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冉宏林,三位嘉宾围绕青铜器文化开启对谈,进一步揭开古蜀文明的神秘面纱。

三星堆遗址自1927年发现、1934年正式发掘以来,考古工作已持续90余年。据不完全统计,遗址8座“祭祀坑”共出土近3000件相对完整的青铜器。“这些青铜器的造型、装饰特征,在国内其它青铜时代遗址中很少见到,尤其是以本地特征为主体的青铜人物、动物、植物形象,以及高3.96米的青铜神树、宽1.31米的青铜大面具等大体量器物。”冉宏林介绍道。

近年来,龙、蛇、鸟、虎、鹿等动物形象的青铜器屡次“出圈”,在公众眼中,它们“呆萌可爱还带点神秘”。黎海超认为,三星堆的这堆“动物”有的相对写实,有的带有艺术夸张。“写实风格的动物,或就源自社会生活里的真实小动物。但一些神兽,应该是在三星堆祭祀系统里发挥了重要功能的,三星堆人可能是借助它们来沟通天地。”

在三星堆所有带人像的青铜器中,来自4号“祭祀坑”的三件扭头跪坐人像非常特别。在冉宏林看来,它们直观、真实地呈现了当时三星堆人的容貌特征,研究价值极高。“面部特征,手指的关节,腿部的肌肉线条,脚趾蹬地的发力状态,生动鲜活,代表了当时中国的写实范艺术风格。”

如此庞大数量的青铜器,如何制作?黎海超指出,大体系上看,三星堆青铜器是采用的范铸工艺体系进行铸造,但其锻打工艺同样值得关注。“三星堆锻打铜器的水平和数量,可能要远远胜于同时代的其它区域。但这个技术的源头在哪,怎么融入到三星堆制作系统里的?还需进一步研究。”

在访谈最后的“辟谣”环节,嘉宾们还对三星堆“外星说”“文字说”等谣言进行了精准回击。孙华表示,三星堆遗址出土的一些人像,虽不是现实写真,但绝不是外星人等无稽之谈,是三星堆人较高水平的艺术创造成果。而针对三星堆遗址仍未发现文字的现状,冉宏林、黎海超均表示,“有一种可能,三星堆或许就是没有文字,因为它是处在一个早期国家的发展阶段,对文字系统也许没有需求。但没有文字也会有语言,文字并非决定文明高度的唯一重要标准。”


渠县网 - 论坛版权1、本主题所有言论和图片纯属会员个人意见,与本论坛立场无关
2、本站所有主题由该帖子作者发表,该帖子作者与渠县网享有帖子相关版权
3、其他单位或个人使用、转载或引用本文时必须同时征得该帖子作者和渠县网的同意
4、帖子作者须承担一切因本文发表而直接或间接导致的民事或刑事法律责任
5、本帖部分内容转载自其它媒体,但并不代表本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6、如本帖侵犯到任何版权问题,请立即告知本站,本站将及时予与删除并致以最深的歉意
7、渠县网管理员和版主有权不事先通知发贴者而删除本文

发表回复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返回顶部快速发帖快速回复上一主题下一主题返回列表APP下载
关于我们
关于我们
友情链接
联系我们
帮助中心
网友中心
购买须知
支付方式
服务支持
资源下载
售后服务
定制流程
关注我们
官方微博
官方空间
官方微信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